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水墨鄂州 > 第36章:苗蛮国与南蛮国之间的恩怨起源

第36章:苗蛮国与南蛮国之间的恩怨起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公元前1930年左右,经过近六七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夏朝第六代国主少康终于复国成功。关于少康复国的历史记载,最早源于《楚辞·天问》中的一段记述:“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其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浇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这段楚辞大意也透露了少康曾用行刺或袭击的方法计划除掉寒浇,并派女艾去刺探寒浇的军情,根据反馈的军情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轻而易举的利用田猎放犬逐兽的机会,袭杀了寒浇并砍了他的头颅。也就是说夏朝的少康帝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使用间谍的国君,后世公认“用间始于夏之少康”。《左传·哀公元年》载:少康“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晋代杜预注释《左传》:“女艾,少康臣,谍侯也。”

而这个女艾也是我国古文献记载中最早从事间谍活动者。受少康之命,女艾到了浇所统治的地方,骗得浇的信任,源源不断地把浇的情况报告给少康,之后刺杀了浇。随后,早已潜伏在豷身边的季杼(少康之子)同样避实就虚,出其不意地诱杀了豷。这些都反映了少康处心积虑、以弱胜强的谋略。这说明在夏朝时期的部落国家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冲锋陷阵依靠蛮力打仗了,至少在王级别的高层对决中已经出现靠智力取胜的战斗。复国成功后的少康,祭奠先祖,安抚百姓,整顿故都,建立新都。并以纶邑(今河南夏邑)为中兴之地,正式宣布在此立都,恢复了中断已久的夏王朝,《竹书纪年》记载,“少康自纶归于夏邑”说的就是这段历史。尽管复国成功,但东夷部落实力依然存在,对中原的夏王朝时刻有还存在着很大威胁,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少康虽然地觉察到了东夷虽然退出中原,但依然还在觊觎夏朝王权,随时都有准备卷土重来。可惜,此刻已经分身乏术少康只能先巩固对刚刚取得的政权的统治,对于蠢蠢欲动东夷族只能委屈求全的小心提防。有了东夷族在夏族与苗蛮之间作为屏障,鄂州的苗蛮部落赢来了难得喘息发展的机会。从东夷联军中抽身回到鄂地的苗蛮,在巴姓首领的带领下很快解除了辖区势力范围内的夏越人的威胁,同时也调查清楚了夏越人之所以能如此准确的千里奔袭鄂州苗蛮国的原因,主要是居于崇山一带的南蛮国见鄂地苗蛮荆蛮精锐尽出,想两地权利出现真空状态时乘机坐收一下渔翁之利,但是苦于心有余而力不足,能力有限的南蛮国只能先吃点荆蛮地盘。于是,把远在数百里之外苗蛮这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顺水推舟的推给江苏会稽的夏越人。关于这个南蛮国,就是《史纪.五帝本记》载:“放驩兜于崇,以变南蛮”的部落,可视为是南蛮立国肇始。如果笔者猜想得没错的话,南蛮国肯定是这样忽悠夏越人的:“兄弟,你们国家现在危在旦夕,尤其是哪个盘踞在鄂州苗蛮部落精锐尽出,和东夷族形成军事同盟,大有灭掉你们夏族的趋势。正所谓‘唇亡齿寒’,下一个肯定就是你我,要不咱们乘他们老巢防守空虚,乘机玩一把大的。”

一直对鄂州苗蛮怀恨在心夏越族,见有人主动上门帮忙打架,当然是求之不得,当时估计还暗暗窃喜是“天助他们也!”

正所谓“犯我鄂地天威者,虽然必诛!”

尽管苗蛮和南蛮在炎黄时代都是同出一系,但是时隔四五百年后早已是另外一番世界,更何况其曾经在权利巅峰期打击欺压过苗蛮,直至到了现在其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仍旧死性不改继续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来掠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现今的苗蛮已今非昔比,这不才从夏族劫掠了一番回来嘛。俗话说“牛皮是吹出来的!”

相信鄂州的苗蛮部落这点手段还是有的,周边的其他小部落肯定是另眼相看了,个个估计都是巴结都来不及,一时间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可谓是兵强马壮。这回南蛮国可算是一脚踢在了硬石头上啦,就等着鄂州的磨刀霍霍的苗蛮部落暴风骤雨的报复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