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这种乡镇文艺表演,都是目不暇接,大涨见识。街边风味小吃的种类也变得繁多起来,烤地瓜、爆米花、炒花生、地瓜粉、炒栗子、五谷煎饼、吊炉烧饼、五谷现磨面、石磨豆汁、炒冷面、烤串、肉夹馍、馋面、煎饼餜、大米面皮、状元烧饼、特色卷皮、饭团、脱骨鸡、轰炸鱿鱼等,各色各类特色小吃,让桃小夭这种吃货恨不得多长一个肚子,几乎走一路,吃一路,小肚皮鼓鼓的,撑得直打饱嗝,两只小手立还抓着两大把难以下咽吃不进去的美食。庙会的中心,集市的中央,自然是十字路口的野台子戏,大约十数家戏班子,各自搭了戏台,各种手段招揽观众看客,上演弄虫议、傀儡戏、皮影戏、七圣刀、踢弄、相扑、说书、歌舞等等,一显身手。其中有一项演出,尤其受门生们喜爱,那就是杂剧。京畿地区,每逢大的乡镇庙会,地方官府与民间都会组织文娱汇演,具有官方身份的教坊伶人与来自瓦舍勾栏的露台弟子,俱登台献艺,竞演杂剧。而皇室、阁部、贵族高官若有公私宴会,照例亦会进演杂剧。男生女生们会师一处,都挤到杂剧台子下等着开锣,那不太合群独来独往的痨病鬼朱大公子也跟了过来,手里兜了一捧瓜子,跟小夭等几个女孩子分了,乖巧地坐到了隆娉娉身后,镇国千金嫌弃地往另一边挪了挪屁股,女孩子们都笑。“我家老爷子每逢节日寿诞,必请京里的戏班子过府来热闹一番,是以,小生跟很多杂剧社团里的角儿都·熟悉,他们的戏文也都了解一点。这杂剧形式集唱、念、做、打于一身,以言、歌、舞、杂技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本朝杂剧,大致分为表演故事、对话说唱、滑稽戏文借鉴谏诤三类。”
朱商羽找了个话头,自行化解尴尬气氛:“杂剧演出,一般分三段: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有如‘说话’中的‘入话’;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又有杂扮,或曰‘杂班’,即杂剧的后散段,大多表演乡下人初进城市闹得笑话,以资笑乐。艳段,为正式表演前的歌舞滑稽小段,演‘寻常熟事’;正杂剧,为具有情节性的故事表演;杂扮,为扮演杂技或其它技艺,也时有滑稽小戏,因其散漫无序,所以称为‘散段’。其中正杂剧是戏曲的主要样式,艳段和散段的内容大抵与正杂剧无关,但却也可单独称为杂剧。杂剧通常有五个角色,其中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有时还增添一个装孤。末泥,杂剧中末泥为长,是杂剧里面的领导者,负责安排、调度整个演出;引戏,在演出是指挥其他艺人上下场,解说人物动作,介绍剧情;副净和副末,逗人发笑的角色;装孤,就是半夜官员的人……”桃小夭、楚德纯等听了朱大少的介绍,自然聚精会神收获颇多;那将门虎女隆娉娉却直感觉耳边有个苍蝇“嗡嗡”好吵,不耐烦地打断朱商羽的话:“别说话啦!戏文开始啦!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