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殿下,你请说。”
刘伯温以一副请教的姿态问道。 ——学无老幼,达者为先。 刘伯温的年纪,虽然远远在朱成之上,但是经过和朱成的一段交流,刘伯温已经深刻的意识到。 朱成的才学,未必在他之下。 对于朱成提出的观点,刘伯温当然是洗耳恭听。 “其实也很简单,所谓的八股取士,完全是死记硬背而已,当然必须承认,记忆力超群、性格坚韧者,的确有为官之姿,但是想要当一个好官,这些远远不够。”
朱成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实这并不难以理解,八股文考察的范围相当死板,而且其回答方式就限定了考生的思维。 ——统一标准,必然要求统一答案。 在死记硬背的环境下。 要求统一答案。 无疑是将考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到最低。 “这位老丈,我且问问你,能够熟练地背出四书五经、礼记春秋,就能当一个好官吗?”
“四书五经、礼记春秋中,有教如何为官吗?”
朱成反问道。 一时间。 不光是刘伯温,朱元璋三人也陷入了细微的沉默,对呀,朱成说的有道理。 朱元璋和蓝玉可能并未有特别深刻的理解,二人的文学素养…… 不能说完全没有。 也基本只是停留在‘知道书名’的层次。 刘伯温和徐达饱读诗书。 二人明白。 熟读八股取士涵盖的范围书籍,最多明白一些圣贤道理,真正具现在做官上。 未必有多大帮助。 担任县官。 如何调节邻里矛盾?税收几何?县衙结构怎样?如何升堂断案? ——这些都没有在那些书籍里写到。 这还只是县官。 如果是需求专业素养更强的官职,比如说管河运、粮道、税收等等。 岂是熟读四书五经就能解决的? “所谓的八股取士,最多不过是筛选出一些性格坚强,记忆力不错的寒门士子而已。”
朱成耸了耸肩。 “代价则是,这些人在那些道口的四书五经中,付出小半辈子为代价。”
“脑子都学傻了,思维都僵硬了。”
“真的值得吗?”
“……” 听到朱成的话,朱元璋四人彻底陷入沉默。 ——完全无法反驳啊。 朱成的一个个字。 仿佛将八股取士批驳的一文钱不值,可偏偏四人都觉得,朱成说的没有问题。 八股取士。 真的不行啊…… “唉呀,你们也不用一副现在的表情。”
朱成见到朱元璋四人的表情非常阴沉,于是便也开口慰藉道。 “和朝廷相关的事,与你们也没有关系,准备了这么多年,继续考取功名就是了。”
“而且八股取士并非一无是处,咱们之前也说了,八股取士的最主要贡献,就是给底层人民打开上升通道,将那些不甘平庸的人的热情,消耗在八股文中。”
“只要还能达到这一作用,八股取士就是成功的。”
“……” 朱成不安慰还好,越是安慰,朱元璋四人脸上的表情越是不对劲。 好家伙。 他们就是朝廷啊! 听到这份消息,如果还能默不作声、没有丝毫反应,那这大明的科举制度,还能有谁来改革?? 而且朱成的安慰,多少有些让刘伯温和朱元璋不是滋味。 这八股取士。 可是他们冥思苦想,最终决定的科举制度,结果没想到,他们认为优秀的地方根本就不存在。 而朱成认可的地方。 换成任意一种科举制度,好像都可以实现——打开上升通道嘛。 和科举内容无关。 甚至不执行八股取士,把科举内容换成蹴鞠,一样能达成稳定社会的效果。 说不定还能让那些寒门学子练就一身好身体。 比读死板的四书五经。 还要有用的多。 离谱。 离天下之大谱。 “那么康王殿下,如果要让你来设计一种科举方式,不知你有何设想?”
朱元璋眼中闪烁着光亮。 刘伯温亦是如此。 甚至朱元璋还若有所思的瞥了一眼朱元璋——想必朱元璋之前在朝堂上的奇思妙想。 都是从朱成处偷师来的吧!! 徐达和蓝玉也都望向朱成,想要听一听这位有大智慧者,会提出怎么样的科举改革方式。 “首先,科举万万不可改革。”
朱成几乎没有任何思考,便是开口说道。 “嗯?”
听到朱成这出乎意料的发言,朱元璋四人不由得微微错愕,刚才将八股取士批驳的一文不值的人。 就是你康王朱成啊。 现在你说科举不可改革? 什么意思? “唉。”
朱成叹了口气,以一副无奈的眼神将四人看在眼中。 “你们啊,就该是一辈子商贾,入不得朝堂,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吗?”
刘伯温:…… 这位大儒的眼皮微微挑起,视线在朱成和朱元璋两人之间不断挪移。 好家伙。 康王这么勇猛吗!? 这种话。 都敢说!? 再看看朱元璋、蓝玉和徐达的表情,三人除了有些惭愧之外,并没有任何生气与恼怒。 刘伯温:…… “康王殿下,您不妨将话说的再明白些。”
朱元璋追问道。 “很简单呀,你们还是没有从统治者的角度去思考,所谓的科举制度,无非是用来巩固统治的手段而已。”
“你们想想,从洪武三年确定八股取士制度开始,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
“有多少人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背诵四书五经。”
“现在如果贸然更改科举制度,会发生什么事情,应该不用我多说吧?”
朱成说完后,似笑非笑地看着朱元璋四人。 “……” 朱元璋四人心中不由得猛地一沉。 正如朱成所说。 如果现在贸然更改科举制度,反而会对大明造成巨大的动荡,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 就算不起义。 朝廷的信誉在他们眼中,估计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此举将得罪天下所有读书人啊。 这可是朱元璋都不敢干的事情。 谁敢将这天底下的所有读书人都得罪精光? “……” 朱元璋四人不由得觉得,自己贸然改革的想法,的确有些过分冲动。 “可是……” 朱元璋抬起头,望向朱成的视线中,充斥着相当程度的不甘心。 “难道说,明知八股取士存在巨大问题,却还是要使用吗??我大明就不能有一种更加优秀的科举制度,来从真正意义上的兴盛大明??”
老朱的野心不可谓不大。 他最崇拜的人是唐皇李世民,朱元璋想要塑造一个超过唐朝的盛世。 不然的话。 朱元璋早就可以极尽奢华的享乐,穷了大半辈子,一跃成为皇帝,还能勤政为国。 光是这点,就必须得承认,朱元璋是个好皇帝。 他不甘心啊。 不甘心让错误的科举制度误导大明,一想到大明的官员,被科举选取上来。 依旧能轻松的找到自身派系。 依旧有相当一部分人,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员。 朱元璋就感到心凉。 必须。 必须要改变!! “嗯……” 见到朱元璋有些激动,朱成微微沉吟,半晌之后,开口说道。 “其实完全不需要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的确筛选出了一批心性优秀的人才。”
“而且四书五经中,蕴含着许多大道理,里面虽然没有任何一条和为官之道有关。”
“但这并不意味着,熟读四书五经,对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没有帮助。”
“只需要,在科举制度上,稍微进行一些些修改,就可以让整个社会焕然一新!!”
朱成说着。 双眸之中,也不由得微微闪烁起一丝兴奋的光亮。